≡Scirpus barbatus Rottb. Descr. Icon. Rar. Pl. 52, pl. 17, fig. 4. 1773.
一年生草本。无根状茎。秆丛生,高10-20cm,十分纤细,粗0. 4-0. 5mm,扁圆柱形,平滑。叶基生和生于秆的下部,短于秆,长约为秆的1/3或1/2;叶鞘淡褐色,膜质,基部的1-2个叶鞘无叶片或具很短的叶片;叶片细线形,宽0. 2-0. 3mm,平滑。总苞片叶状,2-4枚,下方的1枚略长于花序;花序头状,直径0. 8-1. 3cm,由3至多枚小穗簇生而成;小穗无柄,长卵球形或线状长圆体形,长3-8mm,宽约1. 5mm,具7-15片螺旋状排列的鳞片,除下部1-2鳞片内无花外,其余的每一鳞片腋内均有1朵两性花;鳞片卵形,长1. 5-1. 7mm,背面中间绿色,龙骨状突起明显,两侧黄褐色,膜质,先端急尖,有外弯的短芒,无毛或疏被短柔毛;雄蕊1 (2) ,花药长圆形,药隔伸出;花柱中等长,柱头3。小坚果宽倒卵球形,长约0. 8mm,顶端微凹,有扩大呈盘状的宿存的花柱基部,表面有四至六角形网纹。花期:花、果期:4-11月。。
产地:东涌 (邢福武10592,IBSC) 、七娘山、梅沙尖 (深圳考察队528) 、梧桐山、塘朗山、内伶仃岛 (张寿洲等3737) 。生于海边、沙滩草地或田边,海拔20-150m。
分布:内蒙古、辽宁、河北、山东、河南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香港、澳门、海南、广西和云南。日本、朝鲜半岛、印度、斯里兰卡、不丹、尼泊尔、克什米尔地区、巴基斯坦、缅甸、泰国、越南、菲律宾、马来西亚、印度尼西亚、巴布亚新几内亚、澳大利亚、印度洋诸岛、非洲北部和大西洋诸岛。